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北京高考 > 文章正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自主招生办法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2-6 13:41:38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积极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选拔和培养优秀、对社会有益的创新人才,给具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接受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机会,自2006年起北京中医药大学实行本科自主招生。按照教育部有关自主招生规定,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制定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招生办法。

一.指导思想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秉承中医药文化传统,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使其在高等中医药教育领域和中医药行业发挥创新和表率作用,加速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组织机构

  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自主招生工作。

  学校成立由职能部门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负责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和综合素质等考核工作。

三.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根据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点,主要招收思想道德品质优良、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在中医药学科方面有特长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提出申请:

  1.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者,或者同时获得两个(含两个)学科以上省级赛区三等奖者;

  2.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的品学兼优者;

  3.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者(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等级证书或证明材料);

  4.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 (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等级证书或证明材料);

  5.中医药名家子弟;对中医药学科有浓厚兴趣,并在中医药学科方面有独特见解与领悟能力者(要求学生提供相应证书或证明材料)。

四.招生计划及范围

  1、自主选拔录取规模控制在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宁缺毋滥。自主选拔录取人数列入预留计划。

  2、自主选拔录取生源面向全国。请符合申请条件的优秀学生踊跃自荐,各中学积极推荐。 

五.招生程序

  1.申请程序

  学校自主招生采取中学推荐和本人自荐相结合的申请方式,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具体申请程序如下:

  ①个人如实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自主招生申请表》及个人自荐书。

  ② 备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复印件、作品、论文等相关证明材料。

  ③所在中学如实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自主招生推荐表》(将此表填好后单独放入信封密封,并在密封处骑缝加盖学校公章)。

  ④将上述材料装订成册,一并寄至: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9),请在信封上注明“自主招生报名”字样。 

  ⑤截止日期(以寄件日邮戳为准):2006年2月25日。逾期一律不予受理,申请材料概不退还。

  注:《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自主招生申请表》、《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自主招生推荐表》及个人自荐书均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网上下载。 

2.选拔程序

  由学校成立的专家评审组负责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工作。

  ①资格初审:根据申请条件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初审,初审合格者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

  ②复试

  学校以综合能力测试(数学、英语)为主(含面试)。(当年3月下旬进行)

  ③确定入选名单

  由学校自主选拔专家评审组根据测试成绩提出自主选拔录取入选候选人名单。  

  ④公示 

  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候选人名单进行审核、批准。

  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将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备案、上网公布,并通知考生所在中学和省级招办对入选考生名单进行公示。 

  3.录取办法

   ① 取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学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且第一志愿填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在考生所在省(市、区)公布的我校招生专业计划范围内填报专业志愿。

   ② 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其所在省(市)第一批本科控制分数线,且身体符合所报考专业要求,经所在省级招办批准,我校招办审查、录取。我校将结合入选学生的特长和填报的志愿安排学生专业。

六.监督机制

  1.自主招生有利于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我校首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因此学校招生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领导和实施此项工作。保证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2.校招生办公室将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严格程序、强化管理、接受监督”原则指导工作,做到整个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和投诉。

  3.自荐人应本着“诚信”原则如实申报有关材料,有关中学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按照一定程序公开组织推荐工作。对于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及所在中学第二年的推荐资格。

七.报名及测试具体安排

  1.报名截止时间: 2月25日

  2.测试时间:3月中下旬(具体时间请随时关注我校招生网)

  3.咨询电话:010-64286231

  4.招生办公室网址:http://www.bjucmp.edu.cn 进入本专科招生网页

八.本办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以2006年教育部有关自主招生规定为准)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8-2009学年度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